当前位置:念安夕>都市言情>我竟是书中大反派> 第405章 通讯电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5章 通讯电码(2 / 3)

,最后这四年的寿元老夫要你来给!” “嗯?” 魏长天顿时停步回头,表情一瞬间变得冰冷:“前辈,你可是想要出尔反尔?” “桀桀桀桀!老夫从来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残魂的语气好似有些得意:“你若不肯给,那我们此前说好的便就作罢!” “怎么?区区四年而已,这都舍不得?” “......” 盯着玄天剑,魏长天眯了眯眼:“那我若是给了,你却还不遵守承诺怎么办?” “你大可放心,老夫还不至于如此不要脸。” 残魂笑道:“再说玄天剑如今在你手中,老夫还指望着靠你......咳,总之老夫这次绝不骗你就是!” 靠我? 靠我干什么? 魏长天自然没有漏掉这半句话,不过他却没有立刻追问,只是慢慢走近一步,然后平静的点了点头。 “那行,那这四年我给你就是。” “嗯......嗯?” 魏长天十分轻易的就答应了新条件,但残魂却好像对他的态度很是吃惊。 “小子,你、你真的愿意?” “当然。” 魏长天随手拔出漏影刀:“用我的血填满剑上的纹路就行了是吧?” “......” “算了。” 残魂的声音有些疑惑,又有些泄气:“老夫本想着再试试你而已。” “区区四年,就当便宜你小子了。” “行,这可是你不要的。” 魏长天的表情依旧平静,就好似真的对这四年寿命毫不在乎一样。 “既然如此,那前辈是不是可以传令给馗龙之人了?” “可以,你出去把,一炷香后再回来。” “好。” 魏长天知道残魂不想让自己看到他是如何传信的,所以便很干脆的转身离开了暗室。 而就在他离开后不久,玄天剑上的纹路便开始有规律的闪烁。 长长,短短短,长长长...... 从闪烁的频率来看,这种传信方式跟魏长天自己编的“简易电码”十分相似,很明显也是一种利用长短信号组合来传递信息的“电码”。 馗龙作为这么神秘古老的组织,有自己的一套“通讯电码”倒是很正常。 毕竟这个世界很多大势力都有利用类似原理而建立的“密电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密的,如果没有“电码对照表”则根本没有破译的可能。 所以即便魏长天在现场亲眼看到这一幕也不可能知道其代表的含义。 不过如果换做是一位前世20世纪90年代的资深电报员在这里,他或许会感觉到熟悉。 因为馗龙所用的这套“编码”,其实就是当时被广泛使用的《中文汉字标准电码》。 ...... ...... 半个时辰后,出来进去又出来的魏长天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残魂已经传令给了五个隶属于馗龙的二品高手,让他们即刻赶去奉元,然后在时机恰当的时候悄悄将李梧桐接到蜀州。 这五个人姓甚名谁、眼下身在何处残魂都没说,魏长天也没问。 反正只要能办事就成,哪怕对方就是李怀忠也无所谓。 当然了,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毕竟馗龙禁令成员参与世俗权争,所以这些人大概率还是如伍天清一般的“江湖人士”。 “......” “陈大人,找几个可靠之人将里面收拾一下吧。” 迈步向外面走去,魏长天随口冲陈勃说道:“告诉他们,不管看到什么都不许说出去。” “下官明白。” 陈渤神色一凌,点点头后便又说起了另一件事:“对了公子,刚刚王宫有人来过,说是陛下想要见您。” “嗯?可曾说过是为何事?” “说是大黎的使者今日悄悄到了蜀州城,如今就在王宫之中。” 陈渤如实回答:“随行的还有魁星学宫的首辅,以及......沈然。” 大半年前的春龙诗会上沈然险些就要以一人之力羞辱了整个大宁诗坛,因此陈渤自然晓得这样一号人物,更知道他跟魏长天曾有过“交锋”。 所以眼下再提及这个名字时,陈渤不免有些紧张。 不过魏长天的反应倒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哦?沈然也来了?” 魏长天只是稍稍一愣,似乎除了有些惊讶外便再无其它感受:“那陛下召我进宫是要做什么?” “好似是那魁星学宫的首辅想要见您。” 陈渤生怕魏长天不知道这位的底细,立刻补充道:“公子,此人名为归培安,乃是文道二品大儒,在大黎之内可谓是无人不知,甚至被大黎、大宁、大奉三国的不少文士尊称为圣。” 归培安,二品大儒,圣人。 记住几个关键信息,魏长天点了点头。 “行,我知道了。”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归培安文名显赫,然后实力是二品对吧。” “是。” 陈渤小声问道:“公子,要不要备车入宫?” “嗯。” 魏长天没怎么犹豫。 虽然可以预料到一旦见到这个归培安,自己便大概率又要回答对方一堆云遮雾绕的问题。 但既然人家一个二品圣人千里迢迢的来了,不见未免也太不给面子了。 更关键的是,魏长天还想跟沈然聊聊。 宁永年和白有恒这俩天道之子都能“搞”到一块,那自己也找个天道之子当帮手......这总不犯毛病吧? ...... 黄昏时,魏长天踩着夕阳的霞光走进王宫,一路直接来到了宁玉珂的书房。 虽说是书房,但其实完全就是一栋大殿,取名为“凤鸣”。 “草民见过陛下。” 冲着嘴角含笑、端坐在首位的宁玉珂拱了拱手,魏长天转头又看向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几个人。 除了两个蜀国的文官之外还剩下仨,无疑就是这次大黎的“使者团”。 穿着大黎官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